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商兑录二树上长的还是树关于卡夫卡的中国长城

来源:城建档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鲁太光:一九七三年生于山东,文学博士,评论家。曾任《小说选刊》编辑、《长篇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已发表文艺批评与研究文章数十篇。 杨 遥:一九七五

鲁太光:一九七三年生于山东,文学博士,评论家。曾任《小说选刊》编辑、《长篇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已发表文艺批评与研究文章数十篇。

杨 遥:一九七五年生于山西代县,中国作协会员。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刊发表作品百万余字。曾获《十月》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

鲁太光:这几天连续的会议,连绵的会议,循环的会议,这种情况还要继续下去。不仅没有时间再细读卡夫卡,尤其是我们选定的《中国长城建造时》,而且连原先记忆中的卡夫卡也给弄得一团混乱,不明所以。

杨 遥:你这段话里,就包含着卡夫卡小说的一个主题。自己选择的事情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却不停地打扰,人在社会中,有时就像树叶在流水中、旋涡中一样,无能为力,总是处于无奈之中。

鲁太光:尽管我知道你是回避了《乡村医生》——因为谈的人太多了,怕重复,谈不出新意——而选定了《中国长城建造时》,但我还是想问,你看中了这个小说中的什么东西?或者说,哪些东西?

杨 遥:选择这篇,一是因为长城在中国人心目中,甚至在世界上,都有特殊意义。通过谈长城,可以看出国外作家对中国的一些看法。二是《中国长城建造时》是卡夫卡一篇未完成的小说,犹如他许多未完成的小说。在这篇小说里可以看到卡夫卡创作中的一些主要元素:可以看到《城堡》中的那种荒诞,土地测量员K怎样也走不进城堡;可以看到《乡村医生》中的那种神奇,一匹白马从猪圈里跑出来。它具有卡夫卡作品的特质。卡夫卡给我提供了一种写作的方法:主题是最重要的,为了表达它,可以忽略许多逻辑,甚至可以自相矛盾、含混不清,但在这种自相矛盾、含混不清中,又让我们逐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也就是说,每一处看似矛盾的地方,其实都是指向主题的。而且神奇的是,多少年后,事实证明卡夫卡没有通过严密逻辑表达的主题反而比那些看似写实的作品更加现实,更加真实。同样,我们分析卡夫卡作品中的细节,许多看似没来由的荒诞的东西,其实都有现实的影子。在《中国长城建造时》中也是如此。

鲁太光:在《中国长城建造时》中,你看到卡夫卡对中国是什么看法呢?

杨 遥:卡夫卡对中国的看法很神秘,他没来过中国,只是通过想象写了这么一篇作品,犹如井上靖没来中国之前就写了《敦煌》,但都不带偏见,没有契诃夫、乔伊斯作品中的那种偏见。据说《中国长城建造时》出版时有些段落被删去了,在卡夫卡的手稿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修筑长城的消息终于传遍了这个世界,已经是旨令发布的三十年后了。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十岁,和我父亲站在河边。这是一个难以忘怀的重大时刻,我至今还能回忆起最微小的细节。我父亲握着我的手,他到死都喜欢这样做,另一只手上上下下地抚摸他那管细长细长的烟袋锅,好像是抚摸一支笛子。他一边抽着烟袋锅,一边凝神眺望河的对岸,稀疏、僵直的胡子在晚风中轻轻飘起。而他那让孩子们羡慕不已的长辫子,却沉沉地垂在脑后,在金线绣花的丝绸礼袍上无力地曳动,发出窸窣的声响。”这段被删去的文字中的烟锅、辫子、绣花丝袍、稀疏的胡须,若有所思的表情,都是西方人想象中有关中国人形象的典型特征。卡夫卡运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主题。

鲁太光:可《中国长城建造时》中的中国也充满了东方学意义上的傲慢与偏见啊。比如,小说中那无所不在的“官僚机构”,这个“官僚机构”看似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实际上又非常有限,非常乏力。卡夫卡是用“办公室”来隐喻“官僚机构”的,他是这么说这个“办公室”的:“在上司的办公室里——它在何处,谁在那里,我问过的人中,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人知道——在这个办公室里,人类的一切思想和愿望都在转动,而一切人类的目标和成功都以相反的方向转动。”这种对中国的看法,这种“停滞的帝国”的看法,难道没有偏见吗?

杨 遥:卡夫卡是这样写的,但他不是单纯表达对中国的偏见,而是对世界的看法。卡夫卡所有作品表达的都是他对世界的看法,《中国长城建造时》也一样。这种官僚机构、官僚作风,不光中国有,大概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但我们读《中国长城建造时》,还是能照镜子一样看到卡夫卡提到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也许,会永恒地存在下去。记得以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日记,也提到俄国的官僚主义。在果戈理、契诃夫的作品中更可以看到大量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卡夫卡的写作受到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而且他本身在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上班,对官僚主义有切身体会。总之,卡夫卡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可以借助任何题材表达自己的观点。


文章来源:《城建档案》 网址: http://www.cjdazz.cn/qikandaodu/2021/0413/764.html



上一篇:加强城建行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下一篇: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城建档案投稿 | 城建档案编辑部| 城建档案版面费 | 城建档案论文发表 | 城建档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建档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