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研究以楚

来源:城建档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018年,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018年,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 3 月,在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审议并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为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具体政策支持。[2]振兴乡村是建设特色主义强国事业中关键的一步,而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档案的建设和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有效举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项目、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在实施中,都将村落建档作为基本手段。对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建档,对村落提供行政管理的材料支撑,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为乡村振兴提供多种思路。

1 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研究概述

1.1 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档案的概念和建档意义

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档案是以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在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劳动生产、宗教信仰、民俗文化、教育和医疗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和数码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材料。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我国传统村落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不到5000个,这其中少数民族村落更显稀有。”[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乡村发展的科学规划、乡村发展问题的精准界定及其解决路径与手段的科学选择等,需要在系统、适时利用乡村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做出有效决策。[4]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档案材料与村落人民的民生福祉紧密相关,所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特色村落档案资源建设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对本村落的范围,而是具有了国家层面的价值。不断完善档案材料是乡村记忆构建的保障,更是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设的凭证和依据,还将提供实践经验。

1.2 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档案研究现状

学界对传统村落建档的研究较为深入,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2014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网也同期上线,该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积极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同年,冯骥才先生出版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统一立档的标准、规范和要求,以保证立档工作的有序与最终成果的科学与完整。截至2019年,已有223个村落建立了档案。在此过程中,很多学者基于对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这一项目,对村落建档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档案管理工作的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建档的必要性,对村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环节改进的路径,对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的传统村落档案管理体系提出构想。

自十九大(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学界注意到档案工作在乡村发展的科学规划、乡村发展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从档案管理理论和实际案例等方面开展探讨,同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对村落档案的建立和开发利用,有了更多智能化的方向,也为村落档案资源赋予了更高的地位。2019年,由冯惠玲教授主导的国家档案局项目“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研究”顺利完成验收,该课题对已有档案进行数字化采集,又对实物档案、口述档案等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还建设了“记·忆高迁”网站,冯惠玲教授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提供了构建‘古村落数字遗产’和‘数字记忆’的可能,即利用数字信息资源在网络世界中还原、再造和再现物质世界、心理世界中的古村落遗产与记忆。”[5]

少数民族村落档案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多出现于云南、四川、黑龙江等少数民族地区。比如朱天梅、高冰等学者通过对少数民族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深入分析少数民族村落中特有的历史迁徙、民风民俗、文化传统等文化遗产,研究出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建档管理及档案的开发利用的方法。目前学界多为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档案的研究,而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研究的对象明确,导致研究范围有所限制,所以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充分,研究成果也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但与此相关的村落档案、村落记忆、民族记忆、民族非遗档案、传统村落档案、乡村振兴档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建立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研究较为深入。

因此,在对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研究的过程中,将与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档有所交叉的领域的研究串联,互为丰富和补充。云南省在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和实体工作中成果颇丰,而楚雄紫溪彝村又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所以建立在对紫溪彝村及周边类似村落的田野调查和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调研,将从云南省楚雄州紫溪彝村作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建档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文章来源:《城建档案》 网址: http://www.cjdazz.cn/qikandaodu/2021/0317/654.html



上一篇:为英雄建档让英雄留名省档案馆多措并举征集新
下一篇: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在高校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城建档案投稿 | 城建档案编辑部| 城建档案版面费 | 城建档案论文发表 | 城建档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建档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