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好在”建水:一座恋旧的南诏古城

来源:城建档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水,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古典世界。六百多年前,由一群生活家、匠人在蛮荒之地建筑的天堂。六百年后,它的城依旧雕梁画栋,它的人依旧在诗意栖居。” 云南人形容一个地方的好

“建水,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古典世界。六百多年前,由一群生活家、匠人在蛮荒之地建筑的天堂。六百年后,它的城依旧雕梁画栋,它的人依旧在诗意栖居。”

云南人形容一个地方的好,常常用“好在”一词来表达。这句方言有宜居、舒适、自在的意思。偏隅滇南,坐落在云南南部红河北岸的南诏国古城建水,有着随处可见的古城小巷、精美雕刻和沧桑古井。建水的可贵,在于与生活相关的一切气息,还能保持着原汁原味。

_ 建水牌坊

_ 明代文学家杨慎

据史料记载,建水建城史可追溯到南诏国时期(738年—902年),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14世纪晚期,明朝廷“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有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临安,本在杭州,而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南下的江南移民们,怀揣着营造天堂的梦想,想要打造一座属于他们的“临安城”。带着精致的手艺,依照宋元时期形成的经典“营造法式”,建成了新临安(建水城)。152年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流放到云南的诗人杨慎来到建水,写下《临安春社行》一诗描绘他所见到的建水:

临安二月天气暄,满城靓妆春服妍。

花簇旗亭锦围巷,佛游人嬉车马阗。

少年社火燃灯寺,埒材角妙纷纷至。

公孙舞剑骇张筵,宜僚弄丸惊楚市。

杨柳藏鸦白门晚,梅梁栖燕红楼远。

青山白日感羁游,翠斝青樽讵消遣。

宛洛风光似梦中,故园兄弟复西东。

醉歌酩酊月中去,请君莫唱思悲翁。

四百年后,建水城在作家于坚的眼里,是可触可感的古城,是“从城南到城北,从城东到城西,步行也就是半小时左右,但可以从元代走到现代”的古典生活世界的活化石。

建水城不大,但在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保留有历经12个世纪的建筑物,30多条街巷、550多处被列入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依旧保存完好。这座早在1994年就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修筑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临安卫,在原来土城基础上扩建成砖城,并在四座城门上各建楼三层,东门称迎晖门(朝阳楼),南门称阜安门,西门称清远门,北门称永贞门。清顺治丁亥年(1647年),南西北三城均毁于战火,后修建又毁于地震,唯独东门朝阳楼完好无损。朝阳楼城门占地2313平方米,城墙从南至北长77米,从东至西宽26米,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与北京天安门类似,有“小天安门”之称。从悬挂有“雄震东南”巨匾额的朝阳楼穿过,便进入古城。

_ 朝阳楼

古城中的文庙始建于元朝,是为纪念孔子而建,仿照山东曲阜孔庙而建,是除曲阜孔庙外的第二大孔庙。结构采用南北中轴对称的宫殿式,有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殿堂门庑,圣贤肖像,刻雕藻绘,金碧辉煌。从文庙出来,附近有学政考棚、指林寺、普应寺、燃灯寺、真君庙、武庙等。向东走,是翰林街的朱家花园。自光绪初期至1910年,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经过30年时间,最终建成家宅宗祠。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是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三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并列连排组合式民居建筑群。从康熙年间的10户佃户到清末民国初期的滇南望族,不难想象当年朱氏家族曾经的辉煌。然而朱氏家族几代人百余口历经悲欢离合三起三落,在新旧世界交替的乱世中无声湮灭,最终留给世人的,是这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的大型民居建筑。朱家花园因其房屋和庭院建筑格局的独具特色,成为无数人神往的滇南大观园。

_ 文庙

_ 朱家花园

从朱家花园出来,随意在古城走街串巷,都能发现点缀在大街小巷里的水井。它们被打造得形态各异,井口有一眼井、两眼井、三眼井、四眼井、十二眼井……多数井口被井绳磨出深深的凹槽,每个凹槽背后,是几百年流逝的光阴。井水至今仍承担着建水人泡茶、洗菜、做豆腐的功用,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_ 大板井

_ 建水豆腐

若干年前,建水烤豆腐登上《舌尖上的中国》,让建水古城再次名声大噪。然而,建水城的居民,依然如祖祖辈辈一样,在这里安居乐业。一代又一代人,把这里当作长久栖居的地方,沿用着旧时的生活方式,过着市井的生活。“好在”建水,也成为当地人坚守古城、安居乐业的理由。


文章来源:《城建档案》 网址: http://www.cjdazz.cn/qikandaodu/2020/0725/393.html



上一篇:德国绿色城建诠释生态内涵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城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

城建档案投稿 | 城建档案编辑部| 城建档案版面费 | 城建档案论文发表 | 城建档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城建档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